‘公易联’联合公安部研发可信身份链 |
时间:2019-04-16 14:33:01 目录: 编辑: |
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导语:以个人信息保护为首要原则,在此前提下在线完成身份认证,甚至是促进数据流通。 在国家网信办备案的 197 个项目中,有个项目和我们使用的居民身份证息息相关。 ![]() 身份证是居住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居民的证明,在办卡、出入境、婚姻登记等场景中广泛使用。但在未来,eID 数字身份或许将取代我们手中的这张塑料卡片。 eID 数字身份是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根,基于密码算法签发给中国公民的数字标记。 “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是由公安部直属科研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建立,以满足虚拟社会管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及网络安全的需求。投入运行 8 年来,该系统已形成了 1 亿张 eID 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将身份信息数据化后,如何让 eID 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可信身份链由此产生。 据介绍,可信身份链是一个电子认证服务平台,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指导下的 eID 网络身份运营机构与公易联共同研发。而公易联是由北京中电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太一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070)等共同建立。 来头不小,那么可信身份链具体怎么运作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可信身份链以个人信息保护为首要原则,在此前提下在线完成身份认证,甚至提供数据流通。 以申请抵押贷款为例。 在可信身份链上拥有 eID 的用户李四通过手机向 A 银行发起抵押贷款申请; A 银行向链上的身份服务机构(如某政府机关)请求验证申请人身份(证明“李四”是“李四”); 银行 A 还可要求身份服务机构 B、C、D(可以是银行等拥有其他数据的主体)提供李四的信用记录,这一操作需要李四确认,同意 B、C、D 向 A 银行提供本人信息。 A 银行随后将收到的信息用以判定李四是否满足贷款需求,与此同时 A 银行接触到的是李四的 eID 及相关的加密数据,而非他的真实信息,因此无法留存从其他机构调取的信息,保障了数据流通的安全。 在中国这个拥有 8.29 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无法忽视。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在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中,遭遇信息泄露问题的占比最高,达 28.5%。 解除隐私泄露问题,不仅仅是监督一些互联网公司那么简单,而是要从公民身份信息认证这一根源治起。将此前“姓名+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身份认证方式,转变成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认证,对身份信息源头进行加密,方能保证后续的数据流转无忧。 除可信区块链之外,这次备案的企业中还有 4 个项目也是类似的身份信息上链项目。 ![]() 最后,中国离数字身份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那之前,我们要解决数字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 区块链 公安部 身份链 |